欢迎访问《人工晶体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5年7月20日 星期日 分享到:

人工晶体学报 ›› 2014, Vol. 43 ›› Issue (10): 2738-2742.

• • 上一篇    下一篇

多孔BiFeO3薄膜的光伏效应研究

王成艳;刘兴云;周勇;鲁池梅;杨水金;刘红日   

  1. 湖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黄石,435002;湖北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稀有金属化学协同创新中心,黄石,435002
  • 出版日期:2014-10-15 发布日期:2021-01-20
  • 基金资助:
    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D201222006);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210513013)

Study on the Photovoltaic Effect in Porous BiFeO3 Films

WANG Cheng-yan;LIU Xing-yun;ZHOU Yong;LU Chi-mei;YANG Shui-jin;LIU Hong-ri   

  • Online:2014-10-15 Published:2021-01-20

摘要: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不同退火温度下在FTO/玻璃衬底上制备了多孔 BiFeO3薄膜并对薄膜的光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450 ~600℃退火的薄膜,均呈高度(100)择优取向;所有薄膜均为多孔薄膜,450℃、500℃、550℃和600℃退火的薄膜的孔径大小分别为2 μm,2μm,6 μm和lμm.孔隙的出现与加入乙醇胺的量直接相关,同时能够增强对光的吸收.450℃、500℃、550℃和600℃退火的薄膜的光学带隙分别为2.31 eV,2.50 eV,2.51 eV,和2.62 eV,所有光学带隙显著低于通常报道的结果.450℃与500℃退火的BiFeO3薄膜具有较强的光电导效应,而600℃退火的BiFeO3薄膜具有较强的体光伏效应.BiFeO3薄膜中的体光伏效应来自铁电极化产生的内建电场.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BiFeO3;多孔薄膜;光伏效应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