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沈曦, 史永贵, 万玉慧, 付影, 马嘉恒, 杨浩东, 王艺佳. 腔体材料对氧化铜箔衬底上制备石墨烯的影响[J]. 人工晶体学报, 2024, 53(9): 1648-1654. |
[2] |
谢颖, 韩磊, 张志坤, 汪伟, 刘兆平. 基于抛光基材的热蒸镀铜箔生长高平整单层石墨烯薄膜[J]. 人工晶体学报, 2022, 51(11): 1903-1910. |
[3] |
刘欢, 解玉龙, 赵素琴. 磷掺杂介孔碳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J]. 人工晶体学报, 2022, 51(8): 1413-1421. |
[4] |
吕超凡, 臧金浩, 杨西贵, 单崇新. 新型功能碳材料的高压截获[J]. 人工晶体学报, 2022, 51(5): 875-880. |
[5] |
庞国旺, 刘晨曦, 潘多桥, 史蕾倩, 张丽丽, 雷博程, 赵旭才, 黄以能, 汤哲. 非金属元素(F, S, Se, Te)掺杂对ZnO/graphene肖特基界面电荷及肖特基调控的理论研究[J]. 人工晶体学报, 2022, 51(4): 628-636. |
[6] |
苗中正. TiCl4分子填充扶手椅型碳管的条件控制及光电性能理论研究[J]. 人工晶体学报, 2022, 51(2): 324-332. |
[7] |
周宇, 陈晓娟, 卢开红, 陈杰明, 李宁, 张兴华. 生物质炭的制备、功能改性及去除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J]. 人工晶体学报, 2021, 50(12): 2389-2400. |
[8] |
王梦;潘红艳;杨春亮;贾双珠;许值铭;王贤书;史永永;林倩. 原位氮掺杂大孔径介孔碳材料的制备及表征[J]. 人工晶体学报, 2019, 48(9): 1726-1733. |
[9] |
王孝锋;侯大寅;徐珍珍;徐文正;杨莉. 磁控溅射工艺参数对碳膜表面形貌及浸润性的影响[J]. 人工晶体学报, 2019, 48(2): 344-351. |
[10] |
丁开翔;孙保民;郭永红;贾小伟;王阳;康志忠. 催化剂焙烧温度和乙炔焰温度对火焰法催化裂解乙烯制备碳纳米管的影响[J]. 人工晶体学报, 2016, 45(1): 41-46. |
[11] |
丁开翔;孙保民;王阳;郭永红;康志忠. 取样时间和碳源气体流量对火焰法催化裂解乙烯制备碳纳米管的影响[J]. 人工晶体学报, 2015, 44(6): 1619-1624. |
[12] |
郭永红;姜鹏;王阳;丁开翔;孙保民. 气体流量对热解火焰法合成碳纳米管的影响[J]. 人工晶体学报, 2014, 43(11): 2830-2834. |
[13] |
姜鹏;孙保民;王阳;郭永红;罗九天. 热解火焰法制备碳纳米管:氧炔焰温度与取样高度的影响[J]. 人工晶体学报, 2014, 43(8): 2011-2015. |
[14] |
麻华丽;霍海波;曾凡光;向飞;王淦平. 两种微结构阵列上碳纳米管薄膜强流脉冲发射比较[J]. 人工晶体学报, 2014, 43(8): 2098-2101. |
[15] |
刘铭;霍冀川;刘树信. EDTA对超临界二氧化碳法制备碳酸钡粒子形貌影响的研究[J]. 人工晶体学报, 2012, 41(3): 742-7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