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人工晶体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1998年 第2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8-01-15
  •    下一期
    水热条件下ZnS晶体的极性生长机制与双晶的形成
    仲维卓;王步国;施尔畏;李文军;华素坤
    1998, 27(1):  1-7. 
    摘要 ( 11 )   PDF (408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从结晶化学角度出发,研究了ZnS晶体的极性生长的习性机理和双晶的形成,认为闪锌矿硫化锌晶体的结晶形貌主要是由正极面{111}和负极面{()}的显露程度不同所决定的,而正、负极面的显露与否与溶液的碱度密切相关.溶液碱度增加,正极面生长速率逐渐减慢,与负极面生长速率差异减小,晶粒形貌由四面体形变为以正、负极面同时显露的六四面体形和四角锥体,这主要是由于溶液中OH-在正极面上的吸附并影响了正极面生长的缘故;ZnS双晶的形成是由于溶液中存在正离子配位多面体[S-Zn4]6+和负离子配位多面体[Zn-S4]6-两种生长基元并相互结合构成双晶核所致,溶液中正、负配位四面体生长基元的多少与Zn2+、S2-的含量有关.由此合理地解释了晶体的极性生长和双晶的形成机制.
    熔体热辐射对晶体中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
    曹余惠
    1998, 27(1):  8-13. 
    摘要 ( 4 )   PDF (111KB) ( 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熔体热辐射被晶体逐渐吸收的过程是光子将能量转移到晶格的过程.用导热微分方程描述晶体中温度场时,把吸收的辐射热当做晶体产生的内热,方程从Laplace形式变为Posson形式.仅从顶表面耗散热量的情况下,不考虑对辐射的吸收,晶体中轴向温度梯度为恒值.考虑对辐射的吸收,固液界面处轴向温度梯度最小,向上逐渐增加,最后趋于恒值.但这个恒值比不考虑辐射吸收时大,晶体具有较高的温度.晶体对熔体热辐射平均吸收系数是决定影响大小的主要因素.当吸收系数接近于零时(晶体完全透明)或吸收系数很大时(晶体完全不透明)辐射对晶体温度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辐射的吸收使晶体下部热应力轴向分量变小,晶体上部热应力轴向分量变大.
    晶体物理性质的空间轴转动对称性
    江少林;华保盈
    1998, 27(1):  14-19. 
    摘要 ( 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群论方法导出具有SO(2)群对称性的一般三阶、四阶张量形式;进而给出具有这种对称性的压电、线性电光、二阶非线性极化、弹光、二次电光、电致伸缩、弹性及三阶非线性极化系数矩阵的一般形式.指出含有4度或6度转轴的非中心对称晶类的压电、线性电光及二阶非线性极化性质,以及所有六方晶类的弹光、二次电光、电致伸缩、弹性及三阶非线性极化性质具有关于晶体中唯一高次轴的任意旋转对称性.对所得结果作了讨论.
    几种极性有机晶体的生长习性与形成机理Ⅲ.晶体的习性预测与实际形态的控制
    王步国;施尔畏;仲维卓
    1998, 27(1):  20-25. 
    摘要 ( 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从BFDH法则、PBC理论和分子间作用力出发,探讨了极性有机晶体的理论习性及其预测,并和实际晶形进行了比较,一方面加深了对极性有机晶体生长机理的理解,另一方面则利用这一机理探讨了极性有机晶体的习性调制.根据极性有机晶体的结构特征即晶体分子具有特殊的排列方式,使得晶体沿极轴方向上的两个极性界面的结构不同,和晶体生长界面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的差异,探讨了通过溶剂效应和习性调制剂来实现晶体生长的形态控制问题.
    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硼酸铯锂的研究
    张秀荣;张顺兴;柴耀
    1998, 27(1):  26-30. 
    摘要 ( 3 )   PDF (148KB) ( 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用顶部籽晶泡生法生长了新型非线性晶体--硼酸铯锂(CLBO).获得了40mm的透明晶体,用非定向的CLBO晶体,初步获得二倍频转换效率η=37;,获得335nm的激光输出1.3mJ.
    中国科技期刊排行表
    1998, 27(1):  30. 
    摘要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gGaSe2 晶体的改进Bridgman法生长
    程干超;杨琳;吴海信;程宁
    1998, 27(1):  31-35. 
    摘要 ( 4 )   PDF (87KB) ( 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导了一种AgGaSe2生长工艺,可有效地从熔体中排出非凝聚气相杂质,结合一项改进的坩埚镀碳技术,提高了生长优质AgGaSe2单晶的成品率.文中还给出了晶体样品的红外观测,红外透过光谱和光电流谱,以及可调谐TEA CO2激光倍频的实验结果.
    非线性晶体铌酸锂钾的性质和生长
    万尤宝;潘守夔;徐军;邓佩珍
    1998, 27(1):  36-38. 
    摘要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提拉法生长出铌酸锂钾(KLN)晶体;探讨了KLN晶体生长时开裂的主要原因;对钛宝石激光倍频获得蓝光输出.
    Cr3+:LiCaAlF6晶体生长和激光特性
    张尚安;陶德节;王爱华;吴路生;魏世道;韩奇阳
    1998, 27(1):  39-42. 
    摘要 ( 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首次报道熔体提拉法生长Cr:LiCAF(Cr3+:LiCaAlF6)晶体的生长工艺,研制出质量较好的晶体尺寸达20~25×90~120mm.测定了晶体对809nm红外波段的吸收系数μ为10-2量级,晶体中无OH-.Cr:LiCAF可调谐灯泵激光器获得的宽带能量输出1.6J,阈值50.5J,调谐范围为730~848nm,用KD*P调Q,单脉冲宽度48ns,峰值功率达1.3×106W.
    稀土正硅酸盐-Y2SiO5单晶体的提拉法生长
    张守都;王四亭;陈杏达;王浩炳;钟鹤裕;张顺兴;徐军
    1998, 27(1):  43-46. 
    摘要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提拉法晶体生长工艺已成功地生长出正硅酸盐-Y2 SiO5单晶体.使用设备是一台中频感应加热炉.文中讨论了高光学质量掺Eu离子Y2 SiO5单晶体的生长工艺,已生长的晶体毛坯直径达35mm,长130mm、质量为460g、光学质量良好.
    钇铝石榴石晶体固液界面形状的研究
    曹余惠
    1998, 27(1):  47-51.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描述了引上法〈111〉方向生长的钇铝石榴石晶体固液界面纵横截面的形状特征.研究表明,透过系数大的钇铝石榴石晶体,存在一个发生界面反转的临界转速ω1,透过系数小的掺质钇铝石榴石晶体,临界转速扩展为ω2-ω3的范围,在这个范围上可生长出平界面的晶体.还有一个临界转速ω4(ω4<ω2),晶转大于ω4时,凸、平、凹三种界面的晶体在固液界面的边缘都有一个与转速有关的微凸的边缘区.横截面略呈三角形,从锥状体的尖到底有三条突出的脊,脊间有三条沟.研究了与固液界面形状有关的晶体光学不均匀性.
    激光晶体Zn:Ho:LiNbO3的生长及其光学性能
    赵业权;徐悟生;徐衍岭;杨春晖;徐玉恒
    1998, 27(1):  52-55. 
    摘要 ( 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生长LiNbO3晶体过程中掺进ZnO和Ho2O3,生长出Zn:Ho:LiNbO3晶体.测试了Zn:Ho:LiNbO3晶体的双折射梯度、光损伤阈值、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Zn:Ho:LiNbO3晶体是优良的激光介质材料.
    α-NiSO4·6H2O晶体生长与光学性质
    苏根博;贺友平;李征东;江日洪;黄炳荣
    1998, 27(1):  56-59. 
    摘要 ( 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水溶液降温法生长出光学品级的α-NiSO4·6H2O大单晶,对晶体的透过光谱和(001)晶面的X射线衍射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
    MOVPE生长AlAs/GaAs Bragg反射膜
    黄根生;王成新;黄柏标;崔得良;高善民;秦晓燕;于淑琴
    1998, 27(1):  60-64. 
    摘要 ( 18 )   PDF (162KB) ( 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常压金属有机物气相沉积法生长AlAs/GaAs周期性反射膜,并利用双晶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记录式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手段,对材料结构及光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780℃连续生长的薄膜结构和晶体质量都很好,但是反射率低;通过模拟计算,连续生长存在渐变层,而渐变层大大降低了反射率;在同样生长条件下间断生长得到较高反射率的薄膜材料.
    水热盐溶液水解法制备ZrO2纳米晶的取向连生与配向附生
    李汶军;施尔畏;夏长泰;王步国;华素坤;仲维卓
    1998, 27(1):  65-69. 
    摘要 ( 11 )   PDF (320KB) ( 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了采用水热盐溶液水解法制备氧化锆粉体的研究成果.给出了ZrO2粉体的形貌和前驱物、温度的关系,发现当采用ZrO(NO3)2溶液为前驱物,温度升高到250℃时制得的ZrO2粉体的晶粒之间出现取向连生和配向附生现象.作者从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理论模型角度,提出了把晶粒当作一个大生长基元来考虑,从而更合理地解释了取向连生和配向附生存在的规律性.也从亚微观角度进一步验证了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理论的合理性.
    非晶态Se及掺杂Sb的Se薄膜晶化特性研究
    叶水驰;鲍海飞;蓝慕杰
    1998, 27(1):  70-74. 
    摘要 ( 3 )   PDF (126KB) ( 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非晶态Se和掺杂Sb的Se薄膜的晶化特性.Se薄膜由于保存周期不同以及Sb掺杂到Se中的Sb含量的多少都会影响Se的晶化特性;在热处理下薄膜的晶化呈现各向异性的择优生长.分析了晶化过程中微裂纹的产生,晶界的产生和体积收缩.薄膜与衬底之间的热应力是产生微裂纹的主要因素.
    导模法生长白宝石单晶中的气孔观察
    马胜利;井晓天;孙巧艳
    1998, 27(1):  75-79. 
    摘要 ( 3 )   PDF (322KB) ( 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导模法生长白宝石单晶过程中,单晶内气孔的产生、分布形态、密度及尺寸.结果表明:固-液界面形状和稳定性是决定气孔分布形态和密度的关键因素,而这又取决于合理的生长工艺条件,尤其是晶体生长速率和正确的模具设计.
    ZrO2(Y2O3)团聚状态对ZrO2增韧金刚石-SiC超硬复相陶瓷结构、性能影响
    臧建兵;王明智;王艳辉
    1998, 27(1):  80-83. 
    摘要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恒沸水解方法(BH)制备了颗粒度均一(0.1μm)的纳米晶(9nm)2.2mol;Y2O3-ZrO2(以下简称:2.2Y-ZrO2),用化学共沉淀方法(CP)制备了松散团絮状的纳米晶(20nm)2.2Y-ZrO2.对这两类ZrO2粉体增韧SiC中介金刚石超硬复相陶瓷进行了XRD、SEM、及韧性、耐磨性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超高压烧结后,水解法ZrO2在SiC中介相内以均一的粒度(0.1μm)均匀分布,并以100;t相存在,断裂时t→m相变量达38vol;,冲击韧性达16.8J/cm2,磨耗比为5.5×104.而化学沉淀法制备的ZrO2在SiC中介相内呈不均匀粒度分布,t相存量62vol;,断裂过程t→m相变量为17vol;.耐磨性和韧性较低.
    金刚石织构体及其纳米级亚晶
    吴元康;常燕宾
    1998, 27(1):  84-88. 
    摘要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冲击合成的金刚石中存在一种织构体组织.织构是由沿[110]cd和[12-10]hd方向排列的金刚石纳米级亚晶组成的.除常见的立方金刚石结构外,还存在一种罕见的六方金刚石结构.它们通常共存在一个金刚石织构体中,形成共生晶体.
    温度对金刚石表面变形的影响
    邢广忠;C.A.Brookes;E.J.Brookes
    1998, 27(1):  89-93. 
    摘要 ( 7 )   PDF (234KB) ( 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软压头技术,研究了摩擦条件下温度对Ⅰb型人造金刚石、Ⅰa型和Ⅱa型天然金刚石表面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三种金刚石的脆-塑性转变温度的顺序为:Ⅰb<Ⅰa<Ⅱa.金刚石的塑性变形抗力随温度升高急剧下降.在1400℃时,三种金刚石的塑性变形抗力趋于一致.
    离心倾液法与初晶Si的生长
    王渠东;于文江;金俊泽
    1998, 27(1):  94-99. 
    摘要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种研究晶体生长的新方法--离心倾液法.用该方法获得了过共晶Al-Si合金初晶的Si的生长形貌,发现了初晶Si存在位错台阶生长机制,并且,借助该生长机制成功地解释了初晶Si的分枝和初晶Si包裹共晶组织的形成机理.此外,观察到了共晶体包裹初晶Si生长的过程.
    3,4-二乙酰基-2,5-已二酮的电化学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朱洪友;杨宗璐;刘复初;郁开北
    1998, 27(1):  100-103. 
    摘要 ( 7 )   PDF (137KB) ( 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KI-NaI为电解质,丙酮为溶剂,用间接电氧化的方法对乙酰丙酮进行电解氧化偶联反应,高产率地得到了3,4-二乙酰基-2,5-已二酮,用IR、UV、1H NMR、高分辩质谱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该晶体属正交晶系,Pbcn空间群,a=0.91390(10)nm,b=0.94050(10)nm,c=1.18610(10)nm,Z=4,Dc=1.291×103 kg/m3.XRD结果显示该分子完全以烯醇式存在,位于同一平面内,烯醇氢原子在分子内以不对称形式与邻近的氧原子缔合.
    NaCl晶体中氧族离子稳定的(F+2)H心
    林碧洲;许承晃;吴季怀;邱继晨
    1998, 27(1):  104. 
    摘要 ( 6 )   PDF (114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描述了掺氧族离子(O2-,S2-,Se2-)NaCl晶体中(F+2)H心的制备过程,报道了氧族离子稳定的(F+2)H心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测量了这些(F+2)H心的室温避光稳定性.研究表明,氧族离子对F+2心的稳定作用顺序为O2-<Se2-<S2-,而受这三种离子扰动的(F+2)H心的光谱峰位相对于纯F+2心的移动大小亦为这一顺序.这一顺序与它们相应元素的电子亲合能顺序相同(分别为1.47,2.02,2.07eV).从而,纠正了根据离子大小为预测的结果O2-<S2-<Se2-.本文结果对(F+2)H色心激光晶体材料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研究还表明,随着离子半经的增大,生长出优质的掺杂晶体越来越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