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人工晶体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5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3-15
    综合评述
    线锯切片技术及其在碳化硅晶圆加工中的应用
    张俊然, 朱如忠, 张玺, 张序清, 高煜, 陆赟豪, 皮孝东, 杨德仁, 王蓉
    2023, 52(3):  365-379. 
    摘要 ( 284 )   PDF (23149KB) ( 3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制备半导体晶圆的重要工序,线锯切片对半导体晶圆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发展最成熟的硅材料为例,介绍了线锯切片技术的基本理论,特别介绍了线锯切片技术的力学模型和材料去除机理,并讨论了线锯制造技术及切片工艺对材料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综述了线锯切片技术在碳化硅晶圆加工中的应用和技术进展,并分析了线锯切片技术对碳化硅晶体表面质量和损伤层的影响。最后,本文指出了线锯切片技术在碳化硅晶圆加工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柔性无机铁电薄膜的制备及其在存储器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戚佳斌, 谢欣瑜, 李忠贤
    2023, 52(3):  380-393. 
    摘要 ( 182 )   PDF (23088KB) ( 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与传统硅基电子相比,柔性电子因其独特的便携性、折叠卷曲性和生物相容性被广泛研究。柔性存储器作为柔性电子重要分支,在可穿戴设备、智慧医疗、电子皮肤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入应用,市场对高密度、非易失、超低功耗柔性存储器的需求持续释放,催生了柔性铁电存储器件的研究热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柔性无机铁电薄膜的制备及其在存储器领域应用进展。首先介绍了柔性铁电薄膜制造技术的发展情况,包括柔性基板上的范德瓦耳斯异质外延、刚性基板上的化学蚀刻分层、新型二维(2D)铁电材料生长等,然后介绍了基于无机铁电薄膜的柔性存储器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柔性铁电存储器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铜基硫化物光催化改性研究进展
    余海燕, 梁海欧, 白杰, 李春萍
    2023, 52(3):  394-404. 
    摘要 ( 118 )   PDF (6736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铜基硫化物禁带宽度窄,具有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对可见光有良好的吸收能力,且储量丰富、无毒,这些优势使铜基硫化物光催化剂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铜基硫化物光生电子和空穴复合速率高,可见光利用效率低,阻碍了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因此研究者们尝试了不同的改性策略提高其光催化性能。本文综述了铜基硫化物的改性策略,主要论述了形貌调控、晶相调控、半导体异质结等方式对铜基硫化物光催化性能的改性,分析了不同改性方法对铜基硫化物光催化性能提高的作用,以及铜基硫化物在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光解水产氢、光催化还原CO2等方面的应用,并对铜基硫化物改性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研究论文
    LBO晶体对长腔Nd∶GYAP激光器~1 μm波段激光性能优化研究
    陈邱笛, 郑为比, 张沛雄, 李真, 陈振强
    2023, 52(3):  405-413. 
    摘要 ( 134 )   PDF (7577KB)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了一种在激光谐振腔内额外加入晶体以优化谐振腔稳定性的方式,通过在谐振腔内加入折射率合适的晶体有效提高了激光输出性能。本工作搭建了一台Nd3+∶Gd0.1Y0.9AlO3(Nd∶GYAP)晶体激光器,并在激光谐振腔内置入LBO晶体,研究对比了LBO对b切和c切晶体激光性能的影响,以及有无LBO时的激光器性能,包括输出功率、激光波长、光束质量和偏振特性。结果表明,当在激光谐振腔内置入LBO后,光谱和光束质量基本没有发生变化,b切Nd∶GYAP激光器的斜率效率从18.9%提高到24.3%,c切Nd∶GYAP激光器的斜率效率从2.87%提高到10.07%,b切晶体的最大输出功率从0.931 W增加到1.254 W,c切晶体的输出功率从63 mW增加到134 mW。置入LBO后,输出激光的偏振由于旋光现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偏转。因此,在一些必须延长腔长的情况下,如调谐和锁模操作中,该工作为其提供了一种提高激光器斜率效率和输出功率的方法。
    引力波伽马射线暴探测用大尺寸溴化镧晶体封装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赵美丽, 孙涛峰, 桂强, 张春生, 王树印, 刘珊, 李新乔, 安正华, 杨生
    2023, 52(3):  414-420. 
    摘要 ( 150 )   PDF (7627KB) ( 1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改进的坩埚下降法生长了ϕ76 mm×76 mm的以氯化铈(CeCl3)为掺质的溴化镧(LaBr3)晶体。该晶体经切割、研磨加工、封装制成超薄铍(Be)金属LaBr3晶体防潮封装件,封装件的晶体尺寸为ϕ76 mm×15 mm,入射窗选用200 μm厚的Be金属片,当入射能量为5.9 keV时能量分辨率为55%。对封装件依次开展力学(1 000 g冲击、14.12 g随机振动)、热真空(-40~+50 ℃、≤1.3×10-3 Pa)、辐照(160 krad剂量60Co辐照)试验,并对试验前后封装件进行闪烁性能表征。结果表明,试验前后晶体外观无肉眼可见变化,662 keV的能量分辨率由5.30%变至4.89%,光输出损失0.2%。
    CdSe晶体光参量振荡器的热透镜效应仿真研究
    沈成贵, 孙辉, 唐川, 高秀英, 周世斌, 曾体贤
    2023, 52(3):  421-427. 
    摘要 ( 108 )   PDF (9108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CdSe晶体光参量振荡器(OPO)中,泵浦激光经过晶体后产生大量废热,使CdSe晶体出现明显热透镜效应,从而导致泵浦激光的光斑半径在晶体内部不断变小,最终降低了晶体的损伤阈值和OPO的输出功率。本文利用COMSOL软件对高重频脉冲激光泵浦CdSe晶体进行多物理场建模,完成了CdSe晶体热透镜效应仿真,通过参数优化,发现对流系数与晶体最大温度成反比,与晶体后端面和焦点的光斑半径成正比,聚焦位置随对流系数增加趋于稳定。单脉冲能量和重复频率与晶体最大温度和焦点的光斑半径成正比,与晶体后端面光斑半径和聚焦位置成反比。准直激光光斑半径与晶体最大温度成反比,与晶体后端面光斑半径、聚焦位置和焦点光斑半径成正比。该研究解决了CdSe OPO中晶体后端面光斑半径难以直接测量的问题,为优化CdSe晶体热透镜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Au掺杂Hg3In2Te6成键机制与电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高求, 罗燕, 罗江波, 刘米丰, 杨榛, 赵涛, 傅莉
    2023, 52(3):  428-435. 
    摘要 ( 108 )   PDF (10192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g3In2Te6(简称MIT)是Ⅱ-Ⅵ/Ⅲ-Ⅵ族化合物半导体Hg(3-3x)In2xTe3x=0.5时对应的稳定相。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地探究了Au在MIT中的稳定性和掺杂效率。计算结果表明:Au—Te键具有与Hg—Te相似的极性共价键特性,表明Au在MIT中具有一定掺杂稳定性。此外,发现Au在MIT中存在两性掺杂特性:Au在AuHg和AuIn体系中表现受主特性,Au-5d电子轨道分别在价带顶和-4 eV位置与Te-5p电子轨道形成共振,形成受主杂质能级;而Au在AuTe和AuI体系中表现施主特性,Au-5d与Hg-6s、In-5s电子轨道在导带底产生共振,形成施主杂质能级。富Hg条件下,AuI、AuTe与AuHg之间会产生自我补偿效应,费米能级被钉扎在价带顶,而富Te条件下,上述自我补偿效应将会得到有效消除。
    铪铁双掺铌酸锂晶体的光折变参量研究
    师丽红, 申绪男, 阎文博
    2023, 52(3):  436-441. 
    摘要 ( 130 )   PDF (1878KB) ( 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了铪铁双掺铌酸锂(LN∶Fe,Hf)晶体的衍射效率随光栅写入角度的变化曲线,并对该关系曲线进行了拟合分析,发现超阈值的铪铁双掺铌酸锂晶体的体光生伏打系数κ值相比于单掺铁铌酸锂晶体大幅增加。造成κ值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铪离子的掺入消除了晶体中存在的本征缺陷,而晶格环境的完美化使得留在锂位的铁离子的光生伏打系数大幅上升。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超阈值的铪铁双掺铌酸锂晶体中参与光折变的缺陷中心浓度约为14.5 ppm (1 ppm=10-6),即约有4.8%的铁离子仍然“残存”在锂位中,而这些铁离子可以引起足够强的光折变效应,成为主导铌酸锂晶体光折变性能的缺陷中心。此外,还从杂质缺陷-氢氧根基团角度讨论了铁离子晶格占位的可能性。
    单晶金刚石声子非简谐衰减效应研究
    李斌, 胡秀飞, 杨旖秋, 王英楠, 谢雪健, 彭燕, 杨祥龙, 王希玮, 胡小波, 徐现刚, 冯志红
    2023, 52(3):  442-451. 
    摘要 ( 129 )   PDF (7578KB) ( 1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金刚石作为散热材料在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激光器、微波器件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等领域中的应用愈加广泛,通过对金刚石局部进行精确测温以评价其散热性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使用拉曼光谱仪对不同掺杂类型的高温高压(HTHP)样品和化学气相沉积(CVD)样品在228~678 K进行检测,得到了金刚石样品TO模拉曼峰位、半峰全宽等与温度的一一对应关系,并通过理论计算模型明确了热膨胀、三声子、四声子随温度变化对拉曼峰位、半峰全宽的贡献。理论和实验测试结果发现:不同掺杂以及不同类型样品的拉曼光谱峰位无明显区别;随温度升高,半峰全宽宽化,主要影响因素为声子衰减导致的非简谐效应,同时受载流子的电离率、浓度、类型,以及缺陷和杂质影响;声子寿命主要受到声子的非简谐衰减作用影响,基本不受杂质散射的影响。本研究为金刚石材料的温度检测提供了一种无损、非接触、高空间分辨率的方法。
    AlGaInN/InGaN应变补偿DBR结构设计
    张君华, 贾志刚, 董海亮, 臧茂荣, 梁建, 许并社
    2023, 52(3):  452-459. 
    摘要 ( 87 )   PDF (9866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了中心波长为520 nm的AlGaInN/InGaN 应变补偿分布布拉格反射镜(DBR)结构,通过调节组分参数实现应变补偿,使DBR整体应变为0,采用传输矩阵法,计算了Al0.7Ga0.3-xInxN/InGaN DBR、Al0.8Ga0.2-xInxN/InGaN DBR、Al0.9Ga0.1-xInxN/InGaN DBR的反射光谱。通过对DBR结构参数进行对比,优化了其结构和反射性能。首先对比高低折射率层生长顺序,发现对于Al0.8Ga0.14In0.06N/In0.123Ga0.877N DBR,先生长高折射率层时,反射率高达99.61%,而先生长低折射率层时,反射率仅为97.73%;然后对比奇数层DBR和偶数层DBR,发现两者的反射谱几乎重合,没有显著区别;通过研究DBR对数对反射率的影响,发现对数在20~30对时,反射率随着对数的增加明显上升,30~40对时反射率增长缓慢;最后研究了材料组分对反射谱的影响,发现Al组分高的DBR折射率差大,反射性能更优,而相同Al组分的AlGaInN中In含量越低反射率越高。考虑到DBR制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厚度和组分偏差,模拟了厚度和组分出现偏差时反射谱的变化,发现高低折射率层厚度每增加或减少1 nm,反射谱红移或蓝移4~5 nm;而组分的偏差使高反射带带宽和中心波长处反射率发生明显变化。本文的研究为AlGaInN/InGaN DBR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少量锗的加入对铜锌锡硒薄膜及其器件性能的影响
    余纳, 许从艳, 李秋莲, 陈玉飞, 赵永刚, 周志能, 杨鑫, 王书荣
    2023, 52(3):  460-466. 
    摘要 ( 88 )   PDF (4553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溶液法制备铜锌锡硒(Cu2ZnSnSe4, CZTSe)薄膜。通过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锗(Ge),探究Ge的引入对CZTSe薄膜及其器件性能的影响。为了对比分析,分别制备了不含Ge的CZTSe和含少量Ge的铜锌锡锗硒[Cu2Zn(Sn,Ge)Se4,CZTGSe]两组薄膜及其薄膜太阳电池。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Raman)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霍尔(Hall)测试、电流-电压(J-V)曲线和外量子效率(EQE)测试等手段对吸收层薄膜的晶体结构、相的纯度、表面形貌、载流子浓度,以及完整器件的电学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在CZTSe薄膜中引入少量Ge可以与Se形成液体流动剂,提升吸收层薄膜结晶度,改善晶体质量,减少晶界数量,降低光生载流子在晶界处的复合,提高载流子寿命。此外,Ge对Sn的部分取代可以降低与Sn有关的缺陷态密度,增加带隙,提高开路电压,同时改善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提高填充因子。最终获得了开路电压为513.2 mV、短路电流为27.47 mA/cm2、填充因子为62.68%、光电转换效率为8.83%的CZTGSe薄膜太阳电池。
    Mg3Bi2/Mg2Sn纳米复合膜的微结构及热电性能
    杨爽, 宋贵宏, 陈雨, 冉丽阳, 胡方, 吴玉胜, 尤俊华
    2023, 52(3):  467-475. 
    摘要 ( 72 )   PDF (12409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高真空磁控溅射技术,通过高纯Mg靶和自制Mg-Bi-Sn合金靶的顺序溅射沉积,制备了Mg3Bi2/Mg2Sn纳米复合薄膜。沉积薄膜的晶体结构和相组成由X射线衍射(XRD)图谱确定,表面形貌和化学成分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能谱仪(EDS)进行观察、测量和分析。沉积薄膜的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通过霍尔实验获得,电导率和Seebeck系数由Seebeck/电阻测试分析系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沉积薄膜由Mg3Bi2和Mg2Sn两相组成,随着薄膜中Mg2Sn含量的增加,沉积薄膜的室温载流子浓度增加而迁移率下降。在整个测试温度范围内,随薄膜中Mg2Sn含量的增加,薄膜Seebeck系数不断升高而电导率下降。Mg2Sn相原子含量为28.22%的沉积薄膜在155 ℃获得最高功率因子为1.2 mW·m-1·K-2。在Mg3Bi2薄膜中加入适量的Mg2Sn第二相,可明显提升Mg3Bi2薄膜材料的功率因子。
    退火时间及后退火对Cu2(CdxZn1-x)SnS4/CdS薄膜太阳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
    王佳文, 黄勇, 郑超凡, 王语灏, 王威, 毛梦洁
    2023, 52(3):  476-484. 
    摘要 ( 105 )   PDF (9917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u2ZnSnS4薄膜因其元素地壳含量丰富、无毒且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纳米墨水法用Cd部分取代Zn制成了Cu2(CdxZn1-x)SnS4(CCZTS)薄膜,研究退火时间和后退火温度对薄膜及其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薄膜为CCZTS相,无其他杂相,薄膜表面平整且致密,结晶性较好。随着退火时间增加,薄膜的晶粒尺寸有所增大,薄膜太阳电池的pn结质量得到提升,其性能也随之提高。通过对薄膜太阳电池进行后退火处理,分析了吸收层的元素扩散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在Cd元素形成梯度分布时,电池性能有所提高。随着后退火温度的增加,其电池性能和pn结质量呈现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经后退火300 ℃处理后,电池转换效率最佳,为3.13%。
    基于CuS空穴传输材料的钙钛矿电池的性能研究
    黄孝坤, 杨爱军, 黎健生, 江琳沁, 邱羽
    2023, 52(3):  485-492. 
    摘要 ( 110 )   PDF (3823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进一步降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制备成本,提高其稳定性,需要可低温制备、稳定和高效的无机空穴传输层。本文利用太阳能电池模拟软件SCAPS-1D对基于CuS空穴传输层的钙钛矿电池进行电学仿真,探讨了吸光层的厚度和缺陷态密度、界面层缺陷态密度以及空穴传输层电子亲和能对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从模拟结果可知,当钙钛矿薄膜的厚度为400 nm,吸光层和界面的缺陷态密度小于10-16 cm-3,且CuS的电子亲和能为3.3 eV时,电池性能较佳。优化后的电池性能如下:开路电压(Voc)为1.07 V, 短路电流(Jsc) 为22.72 mA/cm2, 填充因子(FF)为0.85, 光电转换效率(PCE)为20.64%。本研究为基于CuS的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实验制备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高温循环载荷下石英坩埚气孔-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数值模拟
    赵国彦, 瞿立, 李进, 马润
    2023, 52(3):  493-500. 
    摘要 ( 95 )   PDF (8948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连续拉晶用石英坩埚的内壁会随拉晶次数的增多而形成更多的气泡,易在晶体中产生位错和侵蚀性硅熔体,导致坩埚随时间溶解和腐蚀等。为研究侵蚀性硅熔体与气泡相互作用对坩埚的影响,研究人员期望对石英坩埚的性能进行原位观察,然而,单晶炉内的极端高温环境使得很难通过实验手段对其内部进行研究。本文以石英坩埚内表面气孔-裂纹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模拟获得了高温循环载荷下石英坩埚不同气孔形态、裂纹形状和裂纹倾斜角度的各拉晶阶段应力强度因子(KKK),分析了总应力强度因子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裂纹倾斜角的增加,KΙ值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K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K值沿倾斜角45°对称;随气孔深径比增大,KΙ值呈现减小趋势,且减小速率以深径比等于1为界有明显的增大,K«KΙ,说明裂纹主导形式为Ⅰ型;裂纹形状比对KΙKШ值影响显著,形状比越小,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值越大;当倾斜角为0°时,总应力强度因子K值最大,此时裂纹扩展趋势最强,对石英坩埚危害最高;此外,连续拉晶下放肩阶段的总应力强度因子总是大于等径、收尾、冷却阶段。仿真结果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利用溶质-溶剂模型预测晶体成核的难易
    王广乐, 王冲, 李海朝, 秦亚茹, 杨金芳, 时文亚, 赖国军
    2023, 52(3):  501-509. 
    摘要 ( 92 )   PDF (8486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核作为结晶的初始阶段,直接影响着晶体产品的结构、手性、纯度、晶型和粒径分布等性质。但由于成核具有随机性,通过实验成核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很难洞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本文选择结构相似的对羟基苯甲酸乙酯(EP)、对羟基苯甲酸丙酯(PP)和对羟基苯甲酸丁酯(BP)为模型物质,计算了EP、PP和BP在四种不同的有机溶剂(乙醇、乙酸乙酯、丙酮、乙腈)中单个溶质分子和单个溶剂分子的结合能。不论是EP、PP还是BP与各溶剂的相互作用大小都服从乙醇>乙酸乙酯>丙酮>乙腈。因此,可以预测EP、PP和BP在乙醇中成核最慢,在乙酸乙酯和丙酮中成核较慢,在乙腈中成核最快。当溶剂相同的时候,EP最难成核,其次是PP,BP容易成核,预测的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本研究证明利用溶质-溶剂(1∶1)模型可以预测成核的难易,进而有利于筛选溶剂,提高实验效率。
    单羟基咔咯的合成、晶体的生长和光动力抗菌活性研究
    吴淑琼, 何裕良, 郑嘉琪, 黄婉瑜, 陈培妮, 莫晓琳, 叶嘉欣, 欧晓倩, 林佳颖, 郭惠琳, 黄慧琳, 许逸戈, 史蕾, 佘婷婷, 钟永辉
    2023, 52(3):  510-519. 
    摘要 ( 101 )   PDF (6779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动力抗菌疗法(PDAT)是一种新型的治疗微生物感染的手段,咔咯在光动力抗肿瘤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在光动力抗菌方面却鲜有报道。本文合成了单羟基咔咯即10-(4-羟基苯基)-5,15-二(2,3,4,5,6-五氟苯基)咔咯(P-OH),并进一步研究其晶体结构和光动力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单羟基咔咯属于正交晶系,具有良好的光动力抗菌活性,药物浓度大于2MIC时其显示出杀菌作用,药物浓度小于2MIC时其显示出抑菌作用,其最低杀菌浓度和最低抑菌浓度皆比卟啉低,是一种良好的光动力抗菌光敏剂。
    微氧条件下镁氧化过程原位观测及机制研究
    卢竞涵, 吴淑静, 卢泽浩, 杜雨萌, 马永强, 曹冲
    2023, 52(3):  520-525. 
    摘要 ( 100 )   PDF (8235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位实时观测镁合金氧化反应及生长过程,揭示其氧化过程与控制机理是目前镁表面处理领域的主流和热点。本文将纯镁薄膜样品在加热炉中400 ℃下保温10 h,采用聚焦电子束技术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中制备了带边的镁纳米孔,并借助原位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学技术,对镁纳米孔边缘表面晶格在微氧条件下缓慢氧化及生长动态进行了原位观测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原子吸附过程,Mg原子扩散到氧化物亚表层实现氧化,通过MgO的外延式层层生长实现氧化物生长,属于典型的各向异性生长,表现出由{200}晶面包围的带边形貌特点。对晶格缺陷在氧化生长过程中作用的研究发现:空位、位错带等缺陷促进氧化过程的进行;孪晶的大角晶界可抑制晶界的旋转或者迁移,有利于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
    水热釜填充度与溶液pH值对水热法制备钙磷涂层的影响
    邹梓杨, 吴松全, 杨义, 王皞, 黄爱军
    2023, 52(3):  526-535. 
    摘要 ( 87 )   PDF (27867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CaCl2与KH2PO4为原料,Na2EDTA·2H2O为螯合剂,通过NH3·H2O调节溶液pH值,系统研究了水热釜填充度(16%~64%)与溶液pH值(3.5~6.0)对水热法制备钛表面钙磷涂层形貌和物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为3.5和4.0时,涂层在所研究填充度的范围内主要为三斜结构(P1)的板块状磷酸氢钙(DCPA);当pH值为4.5和5.0时,低填充度有利于形成六方结构(P63/m)的蒲公英状羟基磷灰石(HAP),并随填充度的提高,涂层由蒲公英状HAP逐渐转变为板块状DCPA;当pH值为5.5和6.0时,涂层在所研究填充度的范围内主要为蒲公英状HAP,HAP的结晶度随填充度的提高逐渐增加,而随pH值的升高蒲公英状HAP的直径逐渐减小。另外,本文获得的单相HAP涂层、单相DCPA涂层和(HAP+DCPA)两相混合涂层的润湿性均显著优于钛表面,这将有助于植体的骨整合。同时,本文也探究了不同钙磷涂层的反应机理。
    氨气沉淀法制备碱式硝酸铜及其形貌机理研究
    王新安, 范天博, 赵一波, 刘森, 郭洪范, 李雪
    2023, 52(3):  536-545. 
    摘要 ( 86 )   PDF (11726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硝酸铜为原料,采用氨气沉淀法制备了多种形貌的碱式硝酸铜。研究了反应过程中温度、通氨时间和通氨速率对产品微观形貌和产品收率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即反应时间40 min、反应温度90 ℃、通氨速率500 mL/min时,产品收率达到50%,产品形貌为类六方片状,分散性好,粒径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在产品中发现由纳米级碱式硝酸铜颗粒紧密排布而成的二维纳米网状结构,上面分布有纳米级微孔。采用Morphology及CASTEP程序对碱式硝酸铜生长习性进行理论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由温度引起的(001)晶面显露程度变化是导致宏观形貌不规则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