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人工晶体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5年7月17日 星期四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4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7-02-15
  • 信息动态
    2017, 46(2):  1. 
    摘要 ( 4 )   PDF (591KB) ( 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导模法生长高质量氧化镓单晶的研究
    贾志泰;穆文祥;尹延如;张健;陶绪堂
    2017, 46(2):  193-196. 
    摘要 ( 117 )   PDF (1124KB) ( 1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导模法生长了宽度25 mm,长度100 mm的氧化镓(β-Ga2O3)单晶.晶体外观完整、无色、无开裂,粉末XRD测试证明所获得的晶体为β相,晶体摇摆曲线半峰宽为93.6",峰形对称,说明晶体质量良好.测试了未掺杂晶体的紫外透过光谱,并推算了晶体的禁带宽度为4.77 eV.此外,还重点讨论了晶体放肩时的工艺参数对晶体质量的影响.
    硅烷热解多晶硅气相沉积反应模型分析与验证
    樊友雯;陈彩霞
    2017, 46(2):  197-203. 
    摘要 ( 17 )   PDF (410KB) ( 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综述现有硅烷热解反应机理的基础上,针对Ho等人提出的气相和表面反应机理,采用二维边界层反应模型和CHEMKIN软件,对水平单基片CVD反应器进行模拟分析,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实验数据拟合良好;通过改变硅烷进气浓度和进气温度,分析沉积速率的变化和各表面反应的贡献率,得到硅微粉再沉积过程随浓度和温度的变化规律;使用上述机理模型,计算了硅烷流化床对应的操作温度和硅烷浓度条件下的沉积速率,与文献报道测量结果比较,误差在合理范围,表明该机理适用于硅烷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过程的CFD耦合模拟.
    不同工艺参数及喷淋板结构下PECVD热流场分析
    蒋李;向东;杨旺
    2017, 46(2):  204-212. 
    摘要 ( 31 )   PDF (3142KB) ( 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了PECVD腔室的连续流体和传热模型,通过仿真实验来分析工艺参数和喷淋板结构对PECVD腔室热流场的影响.在典型工艺的基础上,根据单变量原则设计不同的仿真实验来研究工艺参数对晶圆片上方流速、压力及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工艺参数下,流速分布都能够保持线性分布;温度分布波动很小,表现良好的稳定性;压力随径向近似抛物线分布,中心压力高边缘压力低.另外本文设计了两组仿真实验,研究喷淋板不同的流阻分布对热流场的影响,结果显示喷淋板流阻的分布对流速分布有明显的影响,在不同的流阻分布下,加热盘边缘处的流速保持不变,但是流速分布存在一个拐点,拐点前和拐点后流速都近似于直线分布;结果说明能够通过改变喷淋板流阻的分布来调控晶圆上方流速的分布从而获得更高的薄膜工艺均匀性.
    离子液体中镧的氟化物合成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能研究
    王景;孙明娟;杜飞;殷洁;潘尚可;潘建国
    2017, 46(2):  213-218. 
    摘要 ( 11 )   PDF (1210KB) ( 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作为反应体系和氟源合成稀土镧的氟化物,研究了原料配比对合成产物及形貌的影响,分析了反应的机理.通过XRD、SEM等测试方法对得到的NaLaF4∶Er/Yb,及LaF3∶Er进行了表征和分析.使用980 nm激光激发,测试了样品的上转换发光性能,分析了Er3+浓度及yb3+的双掺对上转换性能的影响.在303 ~583 K温度范围内,测试了NaLaF4∶Er和LaF3∶Er变温上转换发光性能,讨论了524 nm与542 nm处的荧光强度比与温度的依赖关系.
    基于掺杂二氧化硅包覆银纳米球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光吸收提高的研究
    陈名;张叶;任静琨
    2017, 46(2):  219-223. 
    摘要 ( 6 )   PDF (1585KB) ( 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虽然介质包覆的金属纳米颗粒已经在试验中频繁应用到太阳能电池中,通过减少金属表面激子的猝灭和电荷的复合来提高电池性能.但是基本没有理论研究工作去解释金属颗粒的介质包覆层是如何影响器件的光学性能.本文从理论计算角度研究了二氧化硅包覆银纳米球掺杂在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中对活性层的光捕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入射的条件下,在350 nm到850 nm的波段内,加入包覆Ag纳米球的最优器件的活性层对标准太阳光谱(AM 1.5)积分后的光吸收率达到81.5;.与等效的平板结构相比,活性层的光吸收增强了9.54;.具体的场分布的分析得到光吸收增强原因主要是偶极共振、表面等离激元激发以及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所致.经过对结构参数的研究,发现了介质包覆层越薄,增强效果越明显;包覆的介质层的折射率对光吸收性能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双氧水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硅酸锆薄膜的影响
    李聪;江伟辉;冯果;刘健敏;吴倩;苗立锋;张权
    2017, 46(2):  224-230. 
    摘要 ( 6 )   PDF (1750KB) ( 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氧氯化锆和正硅酸乙酯为锆源和硅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硅酸锆薄膜.借助SEM、DTA-TG、FT-IR、XRD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添加双氧水(H2O2)对制备硅酸锆薄膜的影响,并研究了薄膜的抗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适量的双氧水可以有效地促进氧氯化锆的水解,进而克服薄膜高温失重造成孔洞和致密性差的问题;当H2O2/Zr的摩尔比小于2时,制备的薄膜不致密、不均匀;当H2O2/Zr的摩尔比大于2时,制备的样品有杂质相;最优的H2O2/Zr摩尔比为2,可制得均匀、致密的硅酸锆薄膜;所制备的薄膜具有较好的抗NaOH溶液腐蚀性能,单晶硅基片腐蚀前后质量损失为16.92;,而镀有硅酸锆薄膜的单晶硅基片腐蚀前后质量损失仅为0.56;.
    负热膨胀铁电晶体研究进展
    刘文斌;田甜;徐家跃
    2017, 46(2):  231-237. 
    摘要 ( 13 )   PDF (1738KB) ( 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些年来,负热膨胀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总结了负热膨胀材料发展历程及负热膨胀机理,重点介绍钙钛矿结构和钨青铜结构铁电晶体的生长和热膨胀特性,探讨了晶体结构、铁电相变及负热膨胀机理的关系,对负热膨胀铁电晶体研究和应用提出了建议.
    室温铁磁Sr3YCo4O10.5+δ多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胡建力;虞澜;杜小丽;宋世金
    2017, 46(2):  238-242. 
    摘要 ( 7 )   PDF (1173KB) ( 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传统简便的固相烧结法制备了四方相的室温铁磁Sr3YCo4O10.5+δ多晶.热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Sr3 YCo4 O10.5+δ多晶最终烧结温度应在963℃以上,较佳的烧结温度为1180℃.Sr3YCo4O10.5+δ多晶在80~300K为半导体电输运行为,较佳烧结温度多晶的室温电阻率~78.8 mΩ·cm;多晶热电势在317~1018 K随温度增加而减小,317 K时为70.74 μV/K.磁化强度-温度曲线、磁滞回线结果表明,多晶在受外加磁场、温度及晶体场的影响下,内部Co3+自旋态及磁畴壁、磁矩方向发生改变,导致多晶磁化强度变化及多晶磁性的改变.外磁场(0.1 T)下的ZFC曲线在320 K出现磁化强度最大为0.46 emu/g的Hopkinson峰,居里温度(Tc) =323 K,而FC曲线在奈尔温度(TN)=264 K时磁化强度达到最大为1.1 emu/g,TC=320 K.ZFC、FC方式下多晶均表现为室温铁磁性.
    Ag2O/TiO2异质结的光催化活性及耐光腐蚀性研究
    杨慧娟;邵铭哲;周健兴;薛晋波
    2017, 46(2):  243-250. 
    摘要 ( 8 )   PDF (2205KB) ( 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钛酸丁酯、硝酸铋和硝酸银为原料,FTO为基底,采用水热法结合超声沉积法合成了Ag2 O/TiO2异质结光催化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分析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g2O/TiO2异质结是由直径约200 ~ 300 nm的TiO2纳米棒镶嵌着Ag2O纳米颗粒组成,与TiO2纳米棒阵列相比,Ag2O/TiO2异质结在可见光区有明显的光吸收.Ag2O/TiO2异质结的光催化效率明显提高.尤为重要的是,经光处理后,最终得到稳定的Ag-Ag2O/TiO2三元体系,并对Ag-Ag2 O/TiO2三元体系提高光催化稳定性和活性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液体介质等离子体电弧法制备纳米炭材料研究进展
    段培;李海;闫晓丽;章海霞;许并社;郭俊杰
    2017, 46(2):  251-260. 
    摘要 ( 12 )   PDF (3169KB) ( 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碳纳米管、碳洋葱、石墨烯为代表的碳纳米材料在能源、环境等领域表现出了优异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利用液体等离子体法制备碳纳米材料的研究工作,对比了液氮,去离子水,盐溶液及有机溶剂作为不同放电介质的优缺点,并对其相关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指出了液体等离子体放电制备纳米炭材料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对于深刻认识液体等离子体放电的概念与原理、完善实验与理论研究方法、拓展应用范围和尽早实现工业应用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不同填充溶剂对CaTi2O4(OH)2形貌及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胡其国;董伟霞;顾幸勇;罗婷
    2017, 46(2):  261-266. 
    摘要 ( 4 )   PDF (1240KB) ( 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水热法通过改变填充溶剂的种类制备了不同形貌的CaTi2 O4(OH)2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粉体的相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粉体在紫外-可见吸收光下对罗丹明B的吸附率及光降解率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填充溶剂对CaTi2 O4 (OH)2的相结构、微观形貌、能带宽度以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和乙二醇作为填充溶剂时会抑制晶体的生长和发育,可获得纳米线状或团状CaTi2 O4 (OH)2粉体,对罗丹明B表现出较佳的吸附特性;无填充溶剂以及以水和环己烷分别作为填充溶剂可获得具有片状结构的CaTi2O4(OH)2粉体.填充环己烷能够促进CaTi2O4(OH)2相的生长和发育,结晶度最高达到了78.04;,在紫外可见光3h下对罗丹明B降解率达到91.6;.
    冷冻干燥法结合淀粉固化制备莫来石多孔陶瓷
    李豪;陈拥军;李建保;骆丽杰
    2017, 46(2):  267-272. 
    摘要 ( 10 )   PDF (1655KB) ( 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高岭土、氢氧化铝为原料,淀粉为造孔剂和粘结剂,Y2O3为烧结助剂,采用冷冻干燥法结合淀粉固化工艺制备了具有连通开孔结构的莫来石多孔陶瓷.研究了淀粉添加量对浆料前驱体的流变性能、多孔陶瓷的气孔率、孔径分布、显微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淀粉含量由15.84vol;增至20.59vol;,浆料前驱体的粘度增加明显;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浆料前驱体的粘度先显著降低然后趋于稳定,表现为剪切稀化行为.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所得多孔陶瓷的孔径尺寸减小,孔径分布趋于均匀,从双峰分布向单峰变化,孔隙率缓慢增加,维持在61.5;~66.2;范围内,当淀粉含量增加到15.84vol;时,抗压强度达到最高值9.5 MPa,孔隙率也达到65.7;.但当淀粉含量进一步增加后,抗压强度有下降的趋势.
    溶胶-凝胶法制备Eu∶Lu2SiO5粉体及其在煅烧过程中的相转变研究
    杨熠;杨磊;陈艳林;严明
    2017, 46(2):  273-277. 
    摘要 ( 7 )   PDF (1180KB) ( 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Lu2SiO5(LSO)干凝胶前驱体,对其进行综合热分析(IG-DSC),TG曲线在400℃后趋于平缓,DSC曲线在402.8℃和1049.9℃的放热峰分别对应着LSO粉体的结晶开始温度与晶型转变点.干凝胶在900℃、1000℃、1100℃、1200℃下煅烧2h,X射线衍射图谱(XRD)显示,900℃煅烧2h,产物结晶不完全,还存在大量的非晶相,但已有A-LSO相的特征衍射峰出现;1000℃煅烧2h,粉体完全结晶生成A-LSO相,1100℃煅烧后粉体呈B-ISO相,晶型转变点为1050℃左右,结果与DSC曲线中1049.9℃处的焓变峰值相对应.A、B两相颗粒形貌存在明显差别,粉体颗粒尺寸都在400~500 nm.粉体发射光谱在595 nm,617 nm,707 nm处存在发射峰,分别对应Eu3+的5D0→7F1,5D0→7F2,5D0→7F4跃迁,发光强度随着Eu3+掺杂浓度升高先增强后降低,掺杂浓度为5;左右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值.
    石墨烯/钛酸锶钡/聚偏氟乙烯复合薄膜介电性能研究
    洪玮;彭波;刘军;姜楠;骆英
    2017, 46(2):  278-284. 
    摘要 ( 11 )   PDF (2128KB) ( 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首先制备了硅烷偶联剂改性后的石墨烯和钛酸锶钡粉体,然后采用溶液混合法制备了石墨烯/钛酸锶钡/聚偏氟乙烯薄膜,并且对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介电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成功接枝到石墨烯和钛酸锶钡粉体表面,石墨烯和钛酸锶钡粉体能够较好的分散在聚偏氟乙烯基体中,石墨烯的加入可以大幅度提高材料的介电性能.在石墨烯质量分数为4.06;时,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达到515,介电损耗为0.6.在质量分数4.14;时发生了渗流现象,介电常数达到1500,介电损耗也达到了5左右.石墨烯的加人大幅度提升了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并且在常用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
    Gd2O2S∶Yb3+,Er3+纳米粉体的水热-还原法制备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能研究
    刘凡;王旭日;张静;杨彦宇;张兆任;连景宝
    2017, 46(2):  285-290. 
    摘要 ( 8 )   PDF (1625KB) ( 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Gd2 O3,Yb2 O3,Er2 O3,HNO3,CO(NH2)2和C12H25SO4Na为实验原料,通过水热-还原法制备了yb3+和Er3+共掺杂的Gd2O2S∶ Yb3+,Er3+纳米粉体.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和上转换发射光谱(UPL)分析手段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形貌和上转换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Gd3+∶ CO(NH2)2∶ SO2-=2∶ 1∶x的摩尔比对合成产物的结构有显著的影响,当x=1.0时合成的前驱体在90; Ar+ 10; H2混合气氛下800℃煅烧2h可获得单相Gd2 O2S纳米粉体,该Gd2 O2S粉体颗粒呈现近球形,平均颗粒尺寸约30 nm,具有一定的团聚特征.上转换发射光谱表明在980 nm红外光激发下,Gd2 O2S∶Yb3+,Er3+纳米粉体的上转换光谱图的主次发射峰分别位于671 nm和548 nm,归属于Er3+的4 F9/2 →4I15/2和4S3/2→4I15/2跃迁.Er3+的猝灭浓度为5;,Gd2 O2S∶Yb3+,Er3+的发光机制为双光子模型.
    二氧化钒/泡沫镍—体化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特性研究
    李坤振;袁江涛;刘中飞;熊狂炜;金绍维;王佩红
    2017, 46(2):  291-296. 
    摘要 ( 12 )   PDF (1217KB) ( 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五氧化二钒,草酸和泡沫镍作为原料,经一步水热反应法,成功制备出二氧化钒/泡沫镍一体化电极.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用来表征二氧化钒/泡沫镍电极材料的物相和形貌.结果显示,当草酸浓度为0.1 mol·L-1时,制备的二氧化钒具有纳米片状结构,其厚度为80 ~ 140 nm.电化学结果显示,二氧化钒/泡沫镍一体化电极材料,其比电容高达3.99 F·cm-2(在电流密度为1 mA·cm-2),这是由于生长在泡沫镍上片状二氧化钒具有高的比表面积.经过2000次的循环后,二氧化钒/泡沫镍电极的比电容仅损失9.95;,显示很好的循环稳定性.
    聚乳酸/羟基磷灰石晶须复合多孔支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秦晓素;雷云;黄洁;陈庆华;颜廷亭
    2017, 46(2):  297-303. 
    摘要 ( 19 )   PDF (1749KB) ( 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溶剂浇铸/真空挥发/粒子沥滤方法,采用氯化钠为造孔剂、氯仿为溶剂,最终制备出聚乳酸(PLA)/羟基磷灰石晶须(HAw)复合多孔支架.通过SEM表征了聚乳酸支架的表面形貌,用XRD、SEM、FT-IR等分析了加入不同量HAw的聚乳酸的成分、形貌以及结构特征,并研究羟基磷灰石晶须的添加量对支架的孔洞结构参数、力学性能及生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控制氯化钠的粒度及用量来调节支架的孔径及孔隙率;聚乳酸(PLA)/羟基磷灰石晶须(HAw)复合多孔支架结构均匀,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良好的孔隙连通性;支架孔隙率在83.94;~91.08;范围内,可以满足骨组织工程对支架材料的要求;复合多孔支架的抗压强度达到5.72~ 12.73 MPa,在羟基磷灰石晶须质量比为10;时达到最大值,为12.73 MPa.
    4d过渡金属掺杂石墨烯体系对NO2分子的吸附
    董海宽;齐义辉;李明标;修晓明;史力斌
    2017, 46(2):  304-310. 
    摘要 ( 11 )   PDF (1717KB) ( 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对NO2分子吸附在4d过渡金属掺杂的石墨烯体系进行了研究.发现Cd原子价电子构型为4d105s2,形成饱和结构,不容易掺入石墨烯体系.调查了三种NO2分子的吸附情况,分别是N原子、一个O原子、两个O原子靠近石墨烯体系吸附点.通过能量优化获得最稳定的吸附构型.通过吸附能、电荷转移等数据研究了各吸附构型对NO2的吸附情况.纯的石墨烯体系对NO2分子的吸附较弱,吸附能小于0.2 eV,而4d掺杂可以明显提高吸附体系的吸附性能,多数吸附能超过了2 eV.其中掺Nb原子对NO2吸附效果最好,且吸附构型较稳定,吸附能为3.686 eV.此外,通过比较吸附前后带隙的变化,可发现掺Zr原子,石墨烯体系由半导体转变为金属,而掺Nb原子,石墨烯体系由金属转变为半导体.
    葡萄糖为碳源的SiC-TiC复合粉末合成工艺研究
    胡继林;胡传跃;郭文明;王学成;田修营;彭秧锡
    2017, 46(2):  311-315. 
    摘要 ( 9 )   PDF (1168KB) ( 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硅溶胶、葡萄糖和TiO2为初始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法在氩气气氛下合成SiC-TiC复合粉末.探讨了不同反应温度对SiC-TiC复合粉末的物相组成、粒径分布、显微形貌等方面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所合成的SiC-TiC复合粉末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SiC-TiC复合粉末适宜的合成条件为在1550℃保温2h.在1550℃下合成的SiC-TiC复合粉末主要由少量的片状颗粒、一定量的晶须以及大量的近似球状颗粒构成.粉末样品中SiC晶须的生长机理遵循气-固(VS)机理.
    不同磷源制备磷酸铋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李秀萍;赵荣祥;艾东
    2017, 46(2):  316-322. 
    摘要 ( 11 )   PDF (2137KB) ( 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种不同磷源在超声作用下制备磷酸铋,磷酸氢二钠为磷源制备棒状磷酸铋,咪唑磷酸盐离子液为磷源制备梭状磷酸铋,三乙烯四胺磷酸盐离子液为磷源制备颗粒状磷酸铋.XRD表征分析表明三乙烯四胺磷酸离子液为磷源制备的磷酸铋衍射峰最高,咪唑磷酸盐离子液制备磷酸铋次之,磷酸二氢钠制备的磷酸铋衍射峰最低.紫外-可见分析表明离子液中合成的磷酸铋向低波数发生移动.BET分析表明在磷酸二氢钠、咪唑磷酸盐、三乙烯四胺磷酸盐中合成的磷酸铋的比表面积分别为3.9472 m2/g,11.548 m2/g和24.063 m2/g.三种磷酸铋在紫外光下对亚甲基蓝匀有光催化作用,其中三乙烯四胺磷酸盐离子液为磷源制备的磷酸铋光催化性能最佳,同时考察了三乙基四胺磷酸盐离子液制备磷酸铋以及光催化的条件.
    水流分级对非晶微硅粉除杂效果研究
    张韶红;铁生年
    2017, 46(2):  323-328. 
    摘要 ( 8 )   PDF (1637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水流分级原理对冶金硅废弃物微硅粉进行除杂试验研究,确定微硅粉水流分级的最佳固液比为1∶2g/mL,最佳分级次数为4次;使微硅粉纯度提高了4.65;.同时分析了水流分级对微硅粉元素组成、回收率、粒径分布、粒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流分级使微硅粉中C元素的含量从4.5;降低为0.4;,去除率超过90;,其他杂质元素以硅酸盐或氧化物的形式存在而没被除去;最佳水流分级工艺下微硅粉的回收率为84.5;;水流分级后微硅粉平均粒径由0.334 μm变为0.557 μm,小颗粒被去除;颗粒尺寸更均一,并保持原有的光滑球状形貌.这种方法相比于焙烧除碳,能耗小、对形貌无破坏性,是一种绿色、环保废物再回收的方法.
    Al掺杂ZnO多晶的热电输运性质研究
    刘丹丹;宋世金;张雪峰;谈文鹏;虞澜
    2017, 46(2):  329-333. 
    摘要 ( 9 )   PDF (1576KB) ( 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六方纤锌矿结构Zn1-xAlxO(0≤x≤0.03)系列多晶,探究了Al掺杂对ZnO多晶的微观形貌和热电输运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l掺杂促使ZnO晶粒长大联结,晶界减少,x>0.003时出现在晶界分布的ZnAl2O4尖晶石相.掺杂后样品由ZnO的半导体行为转变为电阻率显著下降的金属行为,且x=0.003有最小的室温电阻率~1.7 mΩ·cm,主要由于掺杂使样品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显著提高,x=0.003时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为最高,分别为1.05×1021 cm-3和20 cm2/V·s;300 ~900 K下掺杂样品热电势的绝对值和功率因子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x =0.003时有最大的室温功率因子~0.4mW/m·K2.综合得到ZnO中Al掺杂的饱和固溶度x≈0.003.
    基于Si衬底的CdSe薄膜蒸镀工艺研究
    肖飞;曾体贤;杨辉;刘其娅;裴传奇;张敏
    2017, 46(2):  334-337. 
    摘要 ( 12 )   PDF (1098KB) ( 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真空蒸发技术在Si(100)基底上制备了CdSe纳米晶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膜厚测试仪、原子力显微镜(AFM)方法对不同蒸发电流下制备的薄膜的结晶情况、表面形貌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蒸发电流对CdSe薄膜的结晶性能和表面形貌有显著影响.当蒸发电流为75 A时,CdSe薄膜沿(002)方向的衍射峰相对较强,沿c轴取向择优生长优势明显,薄膜厚度约为160 nm,晶粒尺寸约为40 nm,颗粒均匀;薄膜表面平整光滑,表面粗糙表面粗糙度(5.63 nm)相对较低,薄膜结晶质量较好.
    多孔镁基板上纳米厚度氢氧化镁叠片的水热合成研究
    赵欣;李梦
    2017, 46(2):  338-343. 
    摘要 ( 10 )   PDF (1227KB) ( 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水热法在烧结的多孔镁基板上制备了纳米厚度的氢氧化镁(Mg(OH)2)叠片.分别用SEM及XRD表征了水热合成过程中基板的形貌和物相变化.结果表明,将水热合成的反应时间控制在20 ~ 40 min之内,可以制备出具有100 nm左右厚度的、不同紧密程度的Mg(OH)2叠片.水热合成的反应时间超过40 min,Mg(OH)2叠片将会逐渐从基板表面生长合并为块状晶体.同时,对水热反应过程中氢氧化镁晶体的形核和长大机理进行了探讨.
    稀土元素(Ce/Nd/Eu/Gd)与N共掺金红石相TiO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张航;马梅;彭彩云;张晓旭;张丽丽;黄以能
    2017, 46(2):  344-351. 
    摘要 ( 5 )   PDF (3021KB) ( 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纯金红石相TiO2,Ce、Nd、Eu和Gd四种稀土元素单掺杂金红石相TiO2,以及与N共掺金红石相TiO2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由掺杂前后的结果分析发现,掺杂后晶胞膨胀,晶格发生畸变;费米能级上移进入导带,导带底部引入杂质能级,提高了掺杂体系的电导率和对可见光的响应;光学性质、介电函数和吸收谱掺杂体系峰值比纯TiO2小,反射谱和能量损耗谱出现红移现象.
    ZrB2粒径对Si3N4-ZrB2陶瓷相组成、显微结构及电阻率的影响
    李景曦;伍尚华;郭伟明;吴利翔
    2017, 46(2):  352-355. 
    摘要 ( 15 )   PDF (673KB) ( 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20vol; ZrB2粗粉和细粉为导电相,以3vol; MgO-2vol; YB2O3烧结助剂,通过热压烧结在1500℃制备了Si13N4-ZrB2复相陶瓷,研究了ZrB2粒径对致密度、相组成、显微结构以及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依赖于Zrl2粒径,通过引入MgO-YB2O3烧结助剂,均可以获得高致密Si3N4-ZrB2陶瓷.以Zrl2粗粉为原料时,Si3N4-ZrB2陶瓷包含主要的αt-Si3N4 、β-Si3N4和ZrB2相以及微弱的Yb4 Si2N2O7相,由于ZrB2晶粒保持孤立状态,样品电阻率较高,为9.5×103 Ω·m;而以ZrB2细粉为原料时,其与Si3N4发生轻微的高温反应,除了包含主要的d-Si3N4、β-Si3N4和ZrB2相及微弱的Yb4Si2N2O7相之外,Si3 N4-ZrB2陶瓷还含有新生成的微弱ZrSi2和ZrN导电相,由于ZrB2晶粒保持连通状态,样品电阻率显著降低,仅有6.8 Ω·m.
    水热均匀沉淀法制备Zn-Sr-HA微球
    王萍;李国昌
    2017, 46(2):  356-360. 
    摘要 ( 7 )   PDF (1639KB) ( 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调整反应溶液中Zn/Sr摩尔比和水热反应时间,制备了锌锶替代羟基磷灰石(Zn-Sr-HA)微球.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仪(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微球的组成、结构和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当初始溶液中Zn/Sr摩尔比为3:2或1:1、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3~4h时,产物全部由HA微球组成.微球的平均直径约10~20 μm,大小均匀、分散性好.随着初始溶液中Zn/Sr摩尔比的增加,HA微球中Zn/Sr摩尔比逐渐增加,晶胞参数a值和c值逐渐减小.
    Sm2O3/TiO2对亚甲基蓝染料的光催化降解行为研究
    郑小刚;王姝羡;付文娣;荣静;黄敏;付孝锦;刘勇;由耀辉
    2017, 46(2):  361-367. 
    摘要 ( 8 )   PDF (2136KB) ( 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浸渍法制备Sm2O3掺杂TiO2的负载型光催化剂Sm2O3/TiO2,考察其在紫外可见光区对亚甲基蓝的光降解行为.利用XRD、N2吸附、SEM、TEM、XPS和ICP-OES等手段表征Sm2O3/TiO2样品,考察Sm2 O3掺杂量和亚甲基蓝浓度对亚甲基蓝紫外光降解活性的影响和催化剂Sm2O3/TiO2的催化稳定性.结果表明,Sm2O3/TiO2对亚甲基蓝的紫外光降解活性高于TiO2,这归因子掺杂Sm2O3引起TiO2的晶体缺陷.这种晶体缺陷作为光生电子和空穴的陷阱实现光生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从而提高Sm2O3/TiO2的光催化活性.Sm2O3/TiO2对亚甲基蓝的光降解活性随着Sm2O3掺杂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着亚甲基蓝浓度的增大而减小.Sm2 O3掺杂量5.0wt;的Sm2O3/TiO2对亚甲基蓝紫外光降解的7次循环实验未出现明显失活.
    钙稳定氧化锆的制备及高温电性能研究
    田利萍;薛群虎;任伟康
    2017, 46(2):  368-373. 
    摘要 ( 9 )   PDF (2073KB) ( 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钙稳定氧化锆质材料的高温电性能,以CaO为稳定剂,分别按照4mol;、8mol;和12mol;的掺杂量,与化学法制备的高纯氧化锆细粉混合,于模压法成型后,经1710℃×2h烧成制得试样.采用XRD和SEM分别对试样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测定了不同试样室温到1350℃的电导率.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aO掺杂量的增加,试样中立方相氧化锆含量增加,单斜相含量明显减少;试样的电导率随稳定剂掺杂总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同相组成使氧化锆材料在高低温区电导率存在着差异,其中立方相含量的增加有助于电导率的提高.
    浮选试验中灰色理论的应用研究
    赵敏捷;方建军;张琳;代宗;尧章伟
    2017, 46(2):  374-380. 
    摘要 ( 9 )   PDF (774KB) ( 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灰色理论模型应用于矿物浮选试验中的可行性,首先利用响应曲面法针对孔雀石浮选条件进行试验设计,选取硫化钠、异戊基黄药和硫酸铵三种药剂的用量为自变量,浮选回收率为因变量,采用CCD设计方案进行建模.结果表明,显著性大小由高到低依次为:异戊基黄药用量、硫酸铵用量、硫化钠用量.再在响应曲面法的数据基础上建立灰色理论模型,选取硫化钠、异戊基黄药、硫酸铵三种药剂用量为比较序列,孔雀石浮选回收率为参考序列进行关联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三种药剂用量同浮选回收率的关联度大小排序与响应曲面法分析显著性结果排序相一致.表明灰色理论模型可用于浮选试验结果分析是可以借鉴的.
    基于有限元法与超胞法的结构声表面波缺陷态分析
    谢素君;欧阳仕粮;邓科;赵鹤平
    2017, 46(2):  381-384. 
    摘要 ( 13 )   PDF (1524KB) ( 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要介绍了有限元法与超胞法相结合计算结构声表面波缺陷能带结构的方法,理论上分析了缺陷型表面声子晶体的声限制和声波导.表面声子晶体由刻有周期性凹槽的刚性板构成,通过改变晶体中某一格点或某一排格点的几何参数可以构建点缺陷和线缺陷.利用有限元法与超胞法能够十分方便地计算出表面声子晶体的点缺陷和线缺陷对应的缺陷带结构以及特定频率声波局域在点缺陷与线缺陷的本征压力场.通过分析缺陷能带结构与本征压力场,可以直观地了解缺陷型表面声子晶体中的声限制和声波导.
    激发功率密度和阱层厚度对极化InGaN/GaN多量子阱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
    张正宜;梁将;武维
    2017, 46(2):  385-392. 
    摘要 ( 8 )   PDF (2609KB) ( 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MOCVD技术在c面蓝宝石衬底上生长了具有不同阱层厚度的InGaN/GaN多量子阱结构,研究了阱层厚度和激发功率密度对多量子阱光致发光(PL)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激发功率密度的增加,PL的峰值波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蓝移,且阱层越厚,蓝移的越明显.PL的峰值波长随着激发功率密度和阱厚的变化关系可以用光生载流子对极化场的屏蔽效应和带隙填充效应来解释.阱最薄的样品(1.8 nm)由于其极化效应最弱,电致发光谱具有最高的发光强度,但其发光波长较短仅有430 nm.